今天的题目来自我的朋友马先生,我没有问过他关于不求上进的定义是什么,但假如以他本人——一个追求精致生活与生活情趣的人,作为注脚,那我认为,“不求上进”的生活简直太美好。
“上进”一直是个很模糊的概念,因为它没有程度上的明确,不能量化的概念, 多半就变得模棱两可。
知乎上有个问题叫做:你见过最不求上进的人是什么样子?
41043人赞同的高票答案回答说:
为现状焦虑,又没有毅力践行决心去改变自己。
三分钟热度,时常憎恶自己的不争气,坚持最多的事情就是坚持不下去。
对感情抱有渴望,又疲于用心追寻与经营。
终日混迹社交网络,脸色蜡黄的对着手机和电脑的冷光屏,可以说上几句话的人却寥寥无几。
……
看完是不是觉得,好像脸被打的有点疼,多数人一直就是这样的状态,所以结论是不是应该说,普罗大众的形态都是不求上进?
从“爱无能”“强迫症”“原生家庭理论”的风靡,到“拖延症”“葛优瘫”“懒癌”的广为传播,越来越多的标签被发明出来,人们纷纷拿过来贴在自己身上。
最新的流行大概是“丧”文化,如马男波杰克,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但却既迷茫又绝望。
不断更替的流行文化显示这不仅是一个不求上进的时代,更是一个病态的时代。
心理学和科学不断证明,是的,真的有这样一种病,是的,他们不是自己想这样,他们只是病了。而每一个求治拖延癌晚期的人,其实并不是真的想治愈,他在社交平台洋洋自得的昭告,更像是在炫耀什么。
那么,“上进”就真的对吗?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上进”已经和“成功”画上等号。
如果说这十年来什么书卖的最好,除了教辅教材,占比最大的可能是成功学方法论,“晨间日记”“Get things done”“番茄工作法”“整理术”,或者还有一些更高级的,披上一件管理或传记的外衣,但核心还是一句,“跟我做,你就能成功”,周围真的有一些人,每年读书几十本,全都是这些书,还认真地做读书笔记,整理成另外一些成功学方法论。
在一线城市买几套房,成为公司高管,每天加班,没空陪老婆孩子,没有生活的趣味,这算不算成功?应该算吧,但这样的人生你想要吗。
社会人对于成功如此渴望的追求,可笑的是,对于所谓成功的定义却依旧模糊不清。
在“上进”与“丧”之间,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焦虑。经济不景气,工作竞争大,加班忙忙忙,房价贵贵贵,你说感情?单身狗谈什么感情。结婚就幸福?养个孩子穷三代。国外动荡战乱,国内社会不公,医疗、养老,哪一样不让人愁白头……
心力交瘁、疲于奔命,那么干脆不要期待吧,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到最低,就不会失望,也就不会焦虑。
可是,在内心深处,每个人都知道,即便自己放弃抵抗,问题依旧是问题。不知道有多少人,只不过度过一个无所事事的周末都会产生罪恶感。
我很喜欢这句话:“青春为什么一定要跑步流汗,为什么不能就在河边虚度呢?”
问题是:如何才能把每一天心安理得的过得不求上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