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高二时候写的周记,出现了一个词汇叫寂寞,我很确定这个词在高二之前不曾出现过。
于是开始回想,那时候的寂寞,于我来说,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回想高中时期,每天的乐趣是下班沿着马路一直走,和朋友聊一些高深的话题,周末会偷懒跑去网吧打一天游戏的自己,真的理解什么是寂寞么?那时候还沉迷偶像,读几本安妮宝贝、周嘉宁、苏德的书,就好像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是和大仲马、莫泊桑、托尔斯泰这些名著人物不同的一个世界。那里面有真实的手机、网络、名牌、明星、电影、音乐……
听Tori Amos,看法国电影,然后觉得周杰伦俗不可耐。青涩,甚至有点自闭的自己,真的理解什么是寂寞么?
将记忆翻了一遍,没有找到关于寂寞的东西,仔细想想,那时候的那些情绪,也许更应该叫做不被理解。
一个成绩不错、待人温和的高中生,不是没有烦恼,甚至是大大的烦恼。
自己喜欢的人,偏偏喜欢了自己最好的朋友,每次看到他们都夹杂着嫉妒和祝福的矛盾心理;成绩不够理想,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努力,对未来的恐惧和茫然失措;在班级明争暗斗的环境里,被当成老师的小耳朵而遭到仇视的委屈;考上了大学,却失去了最好的朋友……各种感受夹杂在一起,一天一天的积累,但是根本没有人在乎,没有人理解。
即使遭遇都相同,理解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所以就有人觉得年轻时的烦恼不是烦恼,青春期的痛苦只是无病呻吟。
大把的言论是,等你入了社会,你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痛苦。
可是,一次重要考试考了0分,和一个重要策划案被否定重做,对于中学生和一个社会职员的打击会是同样的吧。
就像《东邪西毒》里面说的那样:每个人都会坚持自己的信念,在别人看来,是浪费时间,她却觉得很重要。
有人觉得分手是件很轻易的事,不理解为什么有人优柔寡断、反反复复。
有人果断坚定,一个决定纠结不超过10分钟,所以不理解为什么有人左右为难、畏首畏尾。
有人羡慕你成绩好,只是他没看到你家庭的压力,你羡慕别人有钱富二代,可能你不知道婚姻都无法做主的可悲。
……
其实都只是一个理解问题,你不理解,所以总是站在至高点俯瞰别人。
每个人的生长环境不一样,养成的思维方式不一样,而人们常说的舍身处地从别人的角度想问题,不过是站到别人的立场用自己的思维想问题。
自以为是的理解,还不如就从头至尾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