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合作的一个项目要在HK举办展览,所以3月份去香港呆了几天。时隔5年重返香港,带着一些许久没有出境的忐忑和快乐——香港也是国内,但待遇总是比一般地方要复杂一些——匆匆的办好签注、预定酒店,再一大早起床开始行程,这奠定了此行的基调,以暴走开始以暴走结束。
安检比想象的快速很多,大约是刚放开,大家出境的热情不高,而且周二早班机多是商务人士。清早的日上免税行都关着门,玻璃柜中空空如也,倒像是歇业,周围遗留着过去三年萧瑟的影子。迷迷糊糊一个多小时就到了,以前几次来港多是深圳、广州陆地方向而来,从未看到原来香港机场需要从海面降落,离海这么近,仿佛要一头栽进海里。
香港的机场欢迎标语对自身定位是亚洲国际都会,现在看来也是有一点落寞。支付宝、微信在香港发展的不错,到处都有广告,而且乘车折扣,比起兑换货币方便的多,如果不是为了交通折扣,不办八达通也完全没问题 。如果是个人出行,进入市区最方便的应该是乘坐巴士,港铁的快速车虽然时间短,但真的也是太贵。
酒店定在铜锣湾,是以前几乎没去过的地方,据说是年轻潮流的聚集地,倒是看到很多《下一站天后》中出现的地名:百德新街、时代广场……还有巨大的TIFFANY。现在香港买名品貌似一点都不划算,汇率贵的不得了,活动促销也几乎没有,一眼看过去,各种门店人流量都很少,不再是从前的繁华景象。美团和饿了么貌似都没有进驻香港,小店铺门口能看到大众点评和foodpanda,午饭吃路边普通的猪脚面线,味道尚可。一直觉得,茶餐厅还是应该去店里吃,最好熟客,能和老板打招呼的那种,想象不出满城黄蓝衣服小哥穿梭的样子。
和朋友约了去大馆·中央警署和域多利监狱旧址逛逛。铜锣湾到中环蛮近,坐叮叮车晃晃悠悠倒是有十几个站,香港的公交500米可能就是一站,公共交通网十分便捷。下车的时候看到一家三联书店,入口处摆放着都是一些内地畅销的耽美作品,大败好感。中环、上环区域基本坐落在丘陵上,高高低低,和青岛或者重庆之类的城市蛮像,不过香港的路比内地的更窄,高楼大厦更多,从大楼的间隙看出去,觉得天空好珍贵。
从中环的公车站直接走到大馆也是OK的,但半山扶梯可以节省点力气,每次走到这边都会想起重庆森林里王菲坐扶梯的情景,无论如何都要重温一下。半山扶梯入口附近的Blue Bottle Coffee是中国的首家店,不需要排队,店里三三两两的年轻人,还有一些打卡的游客,对比上海网红包围的张园店,整体上更chill。朋友点了一杯Draft Coffee Beer,好像是季节限定,之前没见过。
顺着指示牌很快就到大馆建筑群。大馆即旧中区警署,以前的香港警察总部,现在和中央裁判司署、域多利监狱一起改造成为 中区警署建筑群 ,是香港的法定古迹。坐落一堆历史建筑中的大馆当代美术馆是新建的,每年会举办5-8个展览,颇有质量保证,并且非盈利。比如当下正在免费展出的《 神话制造者——光·合作用III 》,是香港首个LGBTQ为题的大型机构展览。展览内容很丰富,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第一章“台上和台下的神话”,关于任白、张国荣的部分展品,似乎香港文化中,有很多关于性别模糊形象的刻画,戏剧、电影都是。后面第二三章开始大胆和禁忌起来,门口贴了18禁标签,也还是有看到小朋友进场。展品包含赤裸和SM等内容,甚至有很多“丑陋”的男性裸体让人不适。美术馆的楼梯非常好看,忍不住拍了几张照片,顺着旋转的楼梯下去,可以绕到域多利监狱。小展厅里介绍了犯人入狱的流程和须知,另外一些就是牢房,从菜谱看犯人们吃的营养均衡,比想象中好的多。
顺着侧面出去的马路一直走,不多久就能到艺穗会,一个仓库基础上改造的艺术空间,路过的时间有点早,晚上的活动还没开始,远远忘了一眼就离开了。雪场街往下走会路过都爹利街,有多次在港剧中出现的台阶和煤气路灯。我喜欢逛香港的小街市,大抵还是有一些情结在。
中环地方不大,但是有很多适合闲逛的地方,整个香港也是这样。比如从都爹利街走不远是陆羽茶室,舒淇跟Louis Vuitton合作的《 SoundWalk: Hong Kong 》起点就在这里,但我在陆羽茶室门口打转了几圈也未找到应该往哪个方向走,索性自己随便乱逛起来。后来在小红书上看到有博主分享的Google Maps路线图,从一开始我的方向就走错了。不过因为中环实在不大,该看的一些地方其实也还是有看到。
香港的楼五颜六色,可能因为都是居民楼,并不像写字楼那样装着反光的玻璃,楼体有淡绿色、粉红色、灰蓝色等等,白天看饱和度不高,有一种和谐的美感。走过一些楼与楼之间的后街,能看到有人坐在台阶上抽烟,像《志明与春娇》中的场景。抬头望,实在是会觉得有一种逼仄的压抑感。特别是,很多大楼盖在半山腰上,就像山体上突兀的钢筋巨兽,更添加一种违和感。之前以为半山自动扶梯比想象的要短,后来发现是有一段没有继续坐,终点在罗便臣道,再向上就是太平山观景台。罗便臣道上豪宅众多,看着路边的中介广告,对比了一下上海的房价,两者可能真的没差多少。卑利街靠近士丹顿街的地方有一家Hazel & Hershey Coffee Roasters,卖的手冲很不错,还可以买一些咖啡豆带走。
酒店离跑马场很近,跑马场顾名思义就是赛马的地方,周末从酒店望出去据说能看到万马齐喑,听上去是夸张的说法。早上起来吃早茶,会看见很多鸽子在酒店楼下乱飞。想起梁朝伟去伦敦喂鸽子的梗,如果是说走就走到香港来,也有点异曲同工,与上海的这种距离,周末打一个转刚刚好。
喜欢往鹅颈街市那边走,大排档,肉食、水果摊,映衬着背后的时代广场,是香港人的烟火日常。有几家比较有名的小吃铺也在附近,晚上吃完饭路过还能看到公共球场有人在打篮球,充满生活气息。其实旁边也有一些咖啡店和书店,著名的艺鹄ACO就在富德楼,市井化的热闹和精致结合的刚刚好。
因为离铜锣湾·诚品很近,就也顺路去看了看,买了关于张爱玲的新书《缘起香港》以及关于电影的《王家卫的映画世界》,诚品没什么特点,和其他地方的所有大型书店一样。香港的书店以前都分布在油尖旺。像西洋菜街的二楼书店,序言、田园、新亚、乐文这几家书店上次也有来,不过那是5年前的事了,逛了下几家店都还健在,欣慰。
一些独立书店里面也有售卖香港书店地图,这次来印象最深的是见山书店,实在小的可怜,即使这样,二楼还留下了几张椅子供人坐,我上去的时候两个外国人正在交谈,没太听懂在说什么,他们在留言本上留言,我翻看到一些有趣的感想。此外,深水埗那边也有一些新书店,猎人书店、一拳书店等等。这几年独立书店的长足发展,是香港文化的一个出口,一方面,这些书店选书都有一些自己的特点,代表了一种文化氛围和品味,另一方面,书店也是文化和社会空间,时常有各种活动举办,能够形成社群聚集。
因为工作的关系,基本上这几天都在中环打转,促成这次香港之行的展览在中环的新世界大厦。2020年启动,2022年终于落地上线,中间换了很多次对接人,同事也离职了一批,算是这几年做的还算“好看”得一个项目。
离港之前的下午去了尖沙咀和深水埗那边,坐大巴车下错站,先绕到了庙街,依稀和前次来不太一样,没什么人。走到油麻地警署,和TVB里面的样子已经很不一样,正门紧闭,侧边的报案中心正常执勤。偶尔有游客过来打卡留影,都是有一点年纪的。马路对面穿过去是百老汇电影中心,正在热映《塔尔》《亲陌》等内地不太能在院线看到的片子,看到了日本导演滨口龙介作品的系列宣传小海报,有我很喜欢的《夜以继日》,也有《铃芽之旅》《灌篮高手》等领先内地上映的作品,很想买张票进去看看,手机搜索了一下时间有点尴尬。有趣的是《无名》在HK的评分远高于《流浪地球》。Kubrick书店在百老汇影院旁边,小小的一家,专营电影方面的书籍,还有餐饮服务,也是消磨时间的好去处。
在香港主要吃的都是小餐馆,华星冰室、华嫂冰室、笼黄点心、再兴烧腊、1963 Tree、东宝小馆、生记粥品专家……个人比较喜欢笼皇点心和东宝小馆,生记的粥相当好,强推,1963Tree是文艺的台湾小餐馆。茶餐厅之类的吃一顿人均几十一百块其实和上海差不多,西餐或者粤菜就会贵很多。餐厅服务基本都很差,香港朋友说,他们并不是针对你们内地客人啦,对我们本地人都是一样,爱吃不吃,笑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