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判断 | Thought

这时代标签贴的太容易,少了曲折的故事

公众号后台有人留言想点一首《暗示分离》,朋友听后直言不讳:又是一首“备胎”的哀嚎。比如“原来我也只是你无名的过去”,透露出一丝丝怨恨感,也体现出“舔狗”不得善终。

“备胎”这个词是怎么红起来的已经不可考,但“舔狗”却是这一年多才频繁出现在人们视线的。

听下从前乐坛的金曲劲曲,会发现十之八九都要被归到这些“备胎”“舔狗”神曲中去。时代曲为什么专注苦情歌,讲这些爱而不得的故事?

因为,这是人性的体现呐,感情中本来就存在不平等,有优柔寡断,有所求不得,纠结才痛苦,犹豫才拉扯。只以得失论感情,哪里对的起爱情的复杂性呢?

爱不到一个人,用一段感情回忆写了二十年情歌的林夕,不同的词表达的感情却如出一辙。听者能够共鸣,正因为这些歌唱的是普罗大众共同的情感体验。

单方面的感情,从人开始用语言表达感情时就存在,《诗经》中有“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楚辞》中有“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古希腊有:“但我一无所有,只好将一切心思,藏尽心底。”……

日剧《四重奏》中也有一段经典表白:和你在一起我的心中就会混集着两种情绪,快乐又悲伤,欢喜又寂寞,温柔又冷漠,深爱又徒劳。爱到深处,就觉得徒劳,即使交谈,或是触摸,所到之处都空无一物,那我究竟要从什么手里夺走你好呢。

而这些美好的感情,是不是都要粗暴的定性,用一个标签指代?

在我看来,“舔狗”这个用词,非常之粗暴,可以说把所有一切背后的百转千折都抹掉了。也许最开始用这个词的人是自嘲,但现在只剩下浓浓的鄙视。

像这样用词还有很多,白莲花、渣男、海王……似乎只要套上标签,就足够盖棺定论,其他无需解释。

在这些词的背后,一方面是当下年轻一代爱情观的改变,现代人谈恋爱,讲求快狠准,讲求“爱别人前先要爱自己”。再也没有那种我不求什么只想对你好的纯粹,只要你这样做,就是备胎就是舔狗。

另一方面,这代表男女关系的进一步失衡,这也算是“屌丝”文化的延续,毕竟使用“舔狗”的多数还是男性。奉献型和低自尊女性自古以来就有,大家习以为常。

换位思考,面对两个都不错的对象的追求,谁都会认真比较斟酌下吧?但现实是,如果女性不立刻做出选择,并和另外一个互删好友老死不相往来,那就是政治不正确。你不爱我还和我联系就是想让我当“备胎”,我不要做“舔狗”。

在这样一个消费主义横行的时代,因为害怕血本无归,所有人都紧紧握住自己的筹码。所有一切都被当事人不自觉的物化,罗曼蒂克是真的在消亡,甚至“屌丝”“舔狗”这些词语代表着我们的语言文化也在日益贫瘠和庸俗。

并不是说要标榜不求回报的奉献,如果不喜欢,别人的付出其实也是一种负担啊。

而所有人都应该知道,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回报,不光感情,世事皆是如此。

Leche
强迫症,文字控,折腾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