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忠雄:挑战”展览上海站调研
2021年3月19日,“安藤忠雄:挑战”全球巡展·上海站在上海复星艺术中心隆重开幕,这是巡展继日本东京、法国巴黎、意大利米兰之后的第四站,展览对传奇建筑师安藤忠雄的职业生涯进行了全面回顾,展出手稿、图纸、摄影照片、影片等数百件作品,并现场还原“光之教堂”“水之教堂”,令观众可以更深入的看待安藤忠雄所设计的建筑,更深刻的理解他的建筑理念。
一、展览背景
(一)艺术家: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是享誉世界的建筑师,因其将几何结构、天然光运用在清水混凝土上,形成独特的自然建筑风格,被称之为“清水混凝土诗人”。
安藤忠雄早年自学建筑,成为建筑师的几十年来,不断追求挑战,在全世界设计了近200座著名建筑,并荣获诸多世界建筑大奖。1995年,安藤忠雄获得建筑界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建筑奖。
代表作品有住吉的长屋(1976,日本大阪),水之教堂(1988,日本北海道)、光之教堂(1989,日本大阪)、风之教堂(1989,日本兵库县)、地中美术馆(2004,香川县直岛町),上海保利大剧院(2014,上海)等。
(二)展览理念
本次展览的主题叫做“挑战”,如同艺术家本人所说:“建筑,一场永无止境的挑战”,只有秉持着以自己内心所想的建筑为目标,乐此不疲的不断挑战自我,才能在事业草创的时候,面对质疑,仍然不断尝试不断突破,才能做到几十年如一日,雕琢自己的作品。这也是展览希望带给观众的,在感受建筑的同时,唤起内心“不设限、超越自我”的想法。
早在2017年,日本已经开设过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安藤忠雄:挑战”作品展,引发巨大的反响。但与当时不同的是,世界环境有了巨大的变化,新冠病毒引发的全球大瘟疫,是人类整体面临的巨大挑战。安藤忠雄在发布会上再次表达:“面对灾难和困扰,我们如何渡过难关,战胜新冠,重新振作起来?一部分可能也需要建筑与艺术的力量。”
(三)展品内容
本次展览主要展陈内容包括精致的建筑模型,如“直岛计划”大型俯瞰模型装置,还原安藤忠雄经典的建筑作品,详尽的设计手稿,以便受众了解建筑师在早期创作时的思想过程,探讨并不成熟的想法是如何逐渐落地实施,创造出一个个经典作品;建筑师本人的旅行笔记和摄影照片,展现建筑设计之外的生活思考与人生观点;独家实拍影片,对建筑作品做出立体的解读与呈现……
除了大量的展品资料之外,最重要的是,安藤忠雄工作室将根据场地的特点,复刻还原安藤忠雄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的几件作品:“光之教堂”“水之教堂”以及部分“住吉的长屋”,让受众在有限的空间中最大程度感受安藤忠雄作品特有的光线与混凝土风格。
二、展览受众
在展厅门口通过1小时左右,对大约200位参观者进行观察,简要对本次展览的参观者得出如下结论:
(一)受众身份
参观者的主要年龄大约在18-35岁之间,几乎不见年老者与更小的学生,主要仍然是大学生与在职人员为主。
(二)参观目的
观展者并非都是建筑专业人士,大致人群可以分为是三类:
1.兴趣爱好者或者专业求知者:对建筑感兴趣或者工作学业需要的人群占据不小的比例,其中有一些甚至带着速写本与笔记本在现场进行摹写和记录,他们对于建筑手稿、模型等关注较多。
2.网络红人或者喜爱追逐当下热点的年轻人:他们的明显标志是不断进行摆拍,特别是在“光之教堂”和“水之教堂”的复刻处,长时间逗留。
3.情侣约会或者朋友聚会:对展览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只是作为某种消遣,逛展时间较快。
三、策展思路
在正式进入展厅之前,艺术家与观众的对话就已经开始,复兴艺术中心门口立着一只巨大复刻的青苹果,是安藤忠雄创作的装置作品,装置的原作在日本兵库县美术馆,其理念来自于美国诗人塞缪尔·乌尔曼的《青春》:“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年岁有加,并非垂老。”这与安藤忠雄一直表达的“不断挑战”实际上异曲同工。
本次展览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空间的原型、城市的挑战、景观的创造、与历史对话以及水之教堂。
(一)空间的原型
20世纪70年代,安藤忠雄开始了职业生涯,这期间他不断探索个人风格,开始了最早的设计思想的传达。“空间的原型”这一篇章收集了自1969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作品,这段时期是安藤忠雄职业生涯的前半段。早年的安藤忠雄的作品是从居住空间开始的,不论是住吉的长屋还是小筱宅,在住宅的设计和改造中都能感受到安藤忠雄对混凝土和光线使用上的尝试。
“长屋”是关西地区特有的住宅形式,几家住宅共用同一地基,房屋建成之后呈现为竖条形。该作品是首件引起关注的清水混凝土作品,在设计这件作品时,建筑师为了强调建筑风格与先锋理念,舍弃掉住宅的舒适,比如厕所的动线不便等,在当时引发了巨大的争议。现场展现的草稿与照片,能够看出当时环境下,一件冰冷的现代作品置入传统民居的环境的格格不入。但安藤忠雄的理念是:“所谓住宅,应该是呈现每个居民梦想的地方。真正的富裕并不是单纯的便利、舒适,而是就算在有限的空间中也能创造出丰富。”
(二)城市的挑战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安藤忠雄已经成为世界知名建筑师,他参与的项目更加的多元化,建筑内容也从住宅及小型商业建筑向城市公共空间与综合性功能建筑过渡。这一篇章主要就是以他在中国进行的建筑项目为例,阐述他的前卫理念。
在中国城市建筑设计中,安藤忠雄颇为注重与传统的结合,比如著名的北京大都美术馆,需要将以前的工厂改造成酒店和美术馆,因为建筑与国子监、孔庙和雍和宫一街之隔,所以设计上安藤忠雄参考既有的传统建筑元素,与周围历史街区结合,保持古典屋顶的风格,金属格栅延续着中国传统窗格的图案,但同时在入口和庭院中规划用水来统一整体,使建筑富有现代性。在良渚文化村艺术中心的建设中,巨大的屋顶让人联想起中国传统建筑的出檐,混凝土和几何线条的柱体既古朴又现代,将良渚文明的古典意味展示出来又不显得脱离现实。
(三)景观的创造
景观的创造并非狭义的景观设计,而是将多重价值赋予公共建筑空间,将建筑融入到自然中,这一实践最重要也是最著名的案例就是“直岛计划”。展览现场通过“直岛计划”大型俯瞰模型装置、特制的电影影片与摄影照片,共同解说了“直岛计划”。
“直岛计划”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末,安藤忠雄的理念构建了基于自然场所的共同记忆,将濑户内海上一座几乎无人知晓的小岛打造成了举世知名的艺术文化圣地。自1987年到现在已经完成7个项目的建设,包括Benesse House酒店、地中美术馆、南寺、李禹焕美术馆等,这些项目在建设之前并没有总体的规划,而是通过对当地地理环境的研究,展开人类与自然的不断对话,逐步建设起来的。除此之外,也有很多艺术家在“直岛”留下了他们的装置作品,如草间弥生的“南瓜”等,这些建筑和作品散落在直岛的各个角落,甚至可以说,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件建筑艺术作品。
(四)与历史对话
如何让建筑重新建构历史,古老的建筑保留的记忆是否还能重见天日,安藤忠雄有自己的一套想法,这一篇章中,展现的就是安藤忠雄在古建筑重建过程中的理念,他秉持着新旧对话,连接时间的理念,在原有建筑特色的基础上加入了全新的现代空间,这一篇章也有许多作品处于未完成状态。
比较能体现新旧对话这一理念的包括老旧的巴黎证券交易所改建成艺术博物馆,安藤忠雄保留原有的巴洛克风格建筑的外立面,却在其中插入了极具现代风格的圆筒形空间;而在美国世贸大厦重建计划的构想中,安藤忠雄提出:“未来不论此处建造什么,它都是世界的象征性中心,它应该让人们思考如何在地球上共同生活”,因此他设计了一个“献给唯一的地球”理念的空间。
(五)水之教堂
安藤忠雄的代表作中,三座教堂是无论如何都无法绕开的。象征着风、光、睡的三座建筑都是用清水混凝土打造。在本次展览中,复兴艺术中心改造内部空间,1:1还原了光之教堂与水之教堂,给予现场参观的观众最真实、沉浸的感受。
对建筑而言,采光是非常重要的关注点,安藤忠雄在处理光线时创意非凡。在光之教堂这件作品中,光线形成的十字架,不仅让其中祷告的信徒们从信念上产生共同记忆,更带来了震撼人心的美。
而在水之教堂中,信仰又和周围的环境如此的和谐。面朝河的设计,整个建筑与周围的景观、园林浑然一体,安藤忠雄不仅将光和水都引入教堂,连水波被风吹动的方式,都有做过精确的测算。他说“建筑是一种特殊的装置,它能与自然取得和谐统一,使人直观地感受大自然丰富的生命力。”正是自水之教堂开始,安藤忠雄的建筑开始向外部打开空间,开始探索对自然元素的提炼和应用,可以说水之教堂不仅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水”的教堂,也是安藤忠雄职业生涯中里程碑式的作品。
安藤忠雄认为“如同所有的人造物一般,终有一天,建筑也会被风华摧毁……我想创造出永存于人类记忆深处的建筑,而非仅仅是物质或形式的存在”,要完成这样的目标,建筑就不能只是物理的空间,更应该是与人与自然之间的媒介,以及精神的传达,这就是安藤忠雄希望对于建筑的挑战,也是希望人们认知并了解的建筑的本质和真谛。
参考文献
[1]易阳天,河西.80岁安藤忠雄的“挑战”[J].新民周刊,2021(15):60-63.
[2]宋佳烜. 安藤忠雄的“挑战”与“超越”[N]. 中国文化报,2021-04-18(003).
[3]何映宇.安藤忠雄在中国[J].新民周刊,2021(15):64-67.